听余秋雨的这个课程改变了以前对他的一些刻板印象。
错管错,对管对。《四库全书》总的说来是我们应该承认应该仰望,而且应该保护这个《四库全书》,从它的实体书籍到它的名誉都应该保护。但是,我作为现代文化人,总是忍不住要问一句,因为世界已经走到了 18 世纪,而且在编《四库全书》的时候已经走到了 18 世纪的后期。从文艺复兴的时候醒来的欧洲,醒来的西方,它究竟是怎么样了呢?马可波罗和利玛窦的故乡,它到底发生了什么呢?我们可能不太清楚。
所以我一直在关注一件事,就是在我们编《四库全书》的这十年,在中国最优秀的知识分子集中在北京的这十年,西方发生了什么?我认真地查了一下,一查,平心而论,我稍稍有点紧张,就在编《四库全书》的这十年,瓦特制成了联动式的蒸汽机,德国建成了首条铁铸的铁轨,英国建成了首座铁桥,美国的科学院在波斯顿成立,法国的一对兄弟发明了热气球,实现了第一次自由飞行,卡文迪许还证明了水是化合物等等,都是在这十年当中发生的。
也许有人会说,那你说的都是物质科学,西方确实走到了我们前面,我们中国重视的精神领域也是这样吗?好像也不太对。因为就在这十年当中,创立《人性论》的休谟,创立《国富论》的亚当·斯密,创立《社会契约论》的卢梭,都完成了自己一系列重要的学说。而且伏尔泰、莱辛、歌德、孔迪亚克也都发表了自己关键性的著作。
这一对比,我们就会对《四库全书》表示崇敬的时候,不能不关心一下文化导向的差别了。我们在搜集古代文献,他们在探索现代的未知;我们在注视,他们在设计;我们在抄录,他们在实验;我们在缅怀,他们在创造。这里出现了两个完全不同的文化方向。
半个多世纪以后,一场近距离的力量对比就发生了,庄严的中国文化不能不低头垂泪了。那个时候我们会出现很多有关中国文化的话语,有的时候为了挽救中国文化,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激进话语和争夺话语,但是结论确实很简单,就是文化要继续走下去,就是必须是创新、创新、再创新。
节选自 余秋雨 中国文化必修课 第 70 集 《四库全书》:规模最大的文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