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关键概念回顾 3 演绎和归纳

漫谈咲良田
漫谈咲良田
关键概念回顾 3 演绎和归纳
Loading
/

作者:唐逍

Cover Art: Gracile

如您使用的平台有字数限制,可点击或复制以下网址查看全文文稿。

https://tangsyau.com/podcast/mxrc

欢迎收听「漫谈咲良田」。

第三期关键概念回顾我来讲一讲逻辑学。在「漫谈咲良田」第一章第二节讨论利己和利他的时候,我就引入了逻辑学的讨论。当时想要强调的是,行为动机上的利己派往往主张所有行为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否定利己派的主张却不是说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帮助他人,而是证明存在一些行为确实就是为了他人的利益。这两种主张一个是所有,一个是存在,就对应着不同的反驳方式。要反驳「所有」很容易,只需要找到一个反例就可以了。而要证明「存在」也很容易,只要找到任何一个正面例子就可以了。但如果反过来,要证明一个全称命题或者反驳一个存在命题却困难得多。比如你很难证明所有人都说过谎,也很难反驳宇宙中有外星人。

在第二章第一节讨论感到快乐和满足愿望是否等同的时候,我穿插着讲了一段逻辑学基础。其中最希望被大家理解的地方是,哲学讨论非常注重论证的过程,而论证指的就是几个论断怎样合乎逻辑地推出最后的结论。逻辑学关心的就是这个从前提到结论的推理过程。有一些推理过程或者说论证形式是保真的。保真的意思是说,这样的论证形式可以保证只要前提正确,结论就不可能错误。而另一些不保真的论证形式,就可能从正确的前提推出错误的结论。比如,「如果我家里有矿,我就不会为生计发愁」和「我家里没有矿」这两个前提,并不能保真地推出「我会为生计发愁」。用逻辑学的术语来说,这样的论证形式属于否定前件 (denying the antecedent)。前件就是指「如果」后面的那个句子,对应地,后件就是指「那么」后面的句子。否定前件和肯定后件都是常见的无效论证形式。

如果基本上弄清了刚刚点到为止的「所有」「有些」这一套「词项逻辑」(term logic),和「如果」「那么」这一套命题逻辑 (propositional logic),我认为就算是逻辑学入了门。如果还没有弄清楚,可以找一些逻辑学教材或者在线课程系统学习一下。这里我比较推荐 P. J. Hurley 的《逻辑学基础》和北京大学陈波教授的「逻辑导论」在线课程。

讲到这里,包括在「漫谈咲良田」的正篇之中,我提到逻辑几乎都是指的演绎 (deduction) 推理,因为在我的印象中,严肃讨论哲学问题的时候,严格保真的演绎论证更加常见。但逻辑学也不仅仅是严格保真的演绎推理,也会讨论正确的可能性相对比较高的归纳 (induction) 推理。日常生活中朴素的归纳推理随处可见,就类似总结生活经验。比如你之前见过十来个退伍军人坐姿都非常端正,就很容易认为某位新来的退伍军人也会坐姿端正。这样的判断很可能是对的,但并没有到不会出错的地步。归纳推理和概率统计联系得很紧密。如果你在概率统计上下更大的功夫,就可以得到更加可靠的归纳推理结论。

我认为逻辑大概有这样两个重要的用途。首先,逻辑可以让我们发现新的观点。归纳推理和概率统计本来就是用来得出新结论的,不消多说。演绎推理也是同样,比如我们学生时代做过的各种代数和几何的证明题,题干中没有直接给出某个结论,但通过若干步骤,就能得到一些新的结论。

另外,逻辑可以用来检验自己的观点有没有矛盾,我在第二章第二节讲到的「推出荒谬」和「咬住子弹」就是典型的检验过程。比如 A 认为「社会上大多数人认可的就是道德上正确的」,B 反驳说「那这样一来,岂不是任何反对大多数人道德观的事情都是错误的?」这时 A 可以承认 B 的确推出了荒谬的结论,于是修正最初的主张。A 也可以咬住子弹,接受 B 的推论,说,「对,任何反对大多数人道德观的事情都是错的」。但这两种选择都是为了让自己的主张不出现矛盾。尊重逻辑让你没有办法选择既坚持原来的主张,又不接受由此带来的推论。

逻辑学是个大话题,这期就简单聊到这里。如果你有兴趣回顾「漫谈咲良田」正篇中讨论逻辑的部分,可以重点看一下 1.2、2.1 和 2.2 这三期节目的文稿,可能会有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