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逍
Cover Art: Gracile
BGM
- サクラダリセット (day time) / Rayon (Piano Cover by Shinya)
- アリウス / sakunoken
- 秋晴れの空に / 蒲鉾さちこ
- 海辺の Cafe にて / 蒲鉾さちこ
如您使用的平台有字数限制,可点击或复制以下网址查看全文文稿。
欢迎收听「漫谈咲良田」。我是唐逍。
今天是我们第一期节目。我先解释一下「咲良田」,咲良田是日本轻小说『サクラダリセット』里面一个虚构的地名。リセット就是英语的 reset。サクラダ是咲良田这三个字的日语发音。这个地名虽然写作「咲良田」这三个汉字,但在日语中它读作 sa-ku-ra-da。这部轻小说在 2017 年改编成了动画和电影,「重启咲良田」。我也是先看了动画再去看的小说。
「漫谈咲良田」这个节目并不是一个影评节目。我不会讨论「重启咲良田」里的中心思想和主线剧情。只是因为这部动画里的对话经常有意无意聊到一些非常哲学的话题,我就特别想借他们的聊天来展开一些我自己想要表达的哲学思考。
我知道听到哲学这个词,不同的人会有非常不一样的印象。我自己在本科毕业的时候也写过一本叫作「另一种哲学」的书来表达我自己从中学到大学对哲学问题的一些想法。「漫谈咲良田」这个音频节目就是我的第二次尝试。和那本书一样,我仍然会用面对专业外读者写作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哲学思考,但是也不会故意降低叙述的严谨程度。换句话说,我既想做普及,也想做原创。
对白:善与伪善
我们第一期要听的一段聊天的主题是关于善和伪善。我想先播放这段出自动画第一集的日语原音。我当然知道不是所有的听众都能直接听懂他们在聊什么,大家可以当作这是节目里的一段间奏。让两位声优和中井雅子 (Rayons) 的配乐给大家养一下耳朵。下面有请悠木碧和石川界人。
(相麻菫)神様がある青年に呪いをかけました。それは悲しんでる人を見つけると全身に苦痛が走る呪いだった。
(浅井ケイ)えー、それは大変だ。
(相麻菫)青年は自身の苦痛を避けるため、悲しんでいる人すべてに手を差し伸べた。
(浅井ケイ)それで?
(相麻菫)次に、神様は青年をコピーして偽者を作った。意志がなくて、本物の青年と同じように行動するコピー。偽者も、悲しんでる人全てに手を差し伸べた。神様は青年と偽者にそれぞれ名前をつけたわ。
(浅井ケイ)どんな名前?
(相麻菫)一方には善、もう一方には偽善。どちらが善でどちらが偽善だと思う?
(浅井ケイ)本物の青年が偽善、偽物が善だ。
(相麻菫)どうして?
(浅井ケイ)本物は自分のために人を助ける。どちらが純粋に善かなんて考えるまでもない。
(相麻菫)偽者は本物に従っているだけよ。
(浅井ケイ)そんなこと問題じゃないさ。自分の為の行為は純粋な善ではないよ。
(相麻菫)つまりあなたはそういうふうに潔癖だってことよ。正義感が強すぎるから自分を正義だとは認められない。ほんの少しでも不純物があると悪人のように考えてしまう。
(如果你注意到录音最后有噗噗啪啪的声音,那是他们一边聊天一边走路的脚步声)
女生一上来就讲了一个思想实验。她说上帝对某个青年下了诅咒,让青年一看到别人痛苦就会全身剧痛。青年为了解除自己的痛苦,就会向这些痛苦的人伸出援手。后来,上帝又创造了这个青年的复制品。复制人没有自己的意志,也不会感到痛苦,但是上帝让他复制青年的行为模式,所以复制人也会像青年一样帮助痛苦的人。
上帝为青年和复制人取了名字,一个叫善,一个叫伪善。女生就问男生,你觉得谁叫善,谁叫伪善?男生毫不犹豫就说,真正的青年是伪善,他的复制人是善。男生给出的理由是,青年帮助别人是为了自己,这就不是纯粹的善。女生追问他,那复制人不就只是复制了别人的行动吗?男生说这不是问题,为了自己去帮助别人才是问题,出于自身利益去帮助别人就只能是伪善。女生就说,你看,这就是你道德洁癖的地方,你正义感太强,稍微有一点不完美的东西,你就觉得别人是恶人。
区分善恶是为人际交往提供参考
我不知道这段对话有没有引发你的思考。我觉得,男生的观点是做好事的动机最重要。如果你做好事只是为了自己,那就完全不值得称赞,甚至连没有意志的复制人也比不上。
这段对话其实涉及到了很多伦理学的关键问题,比如什么是善,哪些原因会促使人们做好事,做好事的动机重要吗,在什么意义上重要……直接讨论这些问题很可能就会陷入空洞、无聊、陈词滥调。所以我想先提出一个整体上的思路。
当我们要讨论一个抽象问题的时候,应该首先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讨论这个问题?我把这个问题讨论清楚之后可以做什么?对我们今后的生活可能带来怎样的变化和影响?从我的观察来看,人们讨论抽象问题的时候很少这样思考。有不少爱好哲学的人其实只是喜欢抽象思考本身,并不关心自己的思考可以怎样改变未来的生活。
这也就是我在《另一种哲学》那本书开篇就写到的「目的视角」和「未来视角」(p. 36)。这两个视角是相通的。目的视角是说,要想知道我们该怎么做,关键要想清楚我们的目的是什么。未来视角是说,因为过去已经无法改变,所以我们接下来做的所有事情都应该指向未来。我们应该关心自己的思考和行动会对未来造成怎样的影响。
这两个视角的背后还有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我们相信通过思考追求怎样的目标,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达成目标,运用我们的理性和逻辑去分析、论证,去与其他人争辩,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更好地认识自我、他人和世界,而这些认识可以让我们在未来生活得更好。我认为这才是哲学思考的基础和归宿。
具体到这段对话中善和伪善的话题,我们就应该先思考:区分善和伪善对我们的生活会有怎样的影响?区分还是不区分又有什么不同?换句话说,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目的和效果,我们要通过回答这个问题帮助我们生活得更好,而不是把善与伪善的问题处理成一个纯粹的概念讨论。
不难想到,区分善恶好坏最直接的用处是用贴标签的方式为人际交往提供参考。我们会在心里默默地判断一个人好还是不好,是真的好还是表面上很好。这些判断实际上是提前预判这个人未来更有可能怎样行动。而我平时怎样和他相处,就应该取决于我对他未来更有可能怎样行动的预判。你要信任谁、要警惕谁,都取决于这些判断。如果我把一个表里不一的伪善者当作真好人去对待,可能我就会在某一天吃亏。这就是区分善恶好坏最直接的实际用途。这样,我们就把什么是「善」这个抽象的概念问题转换成了一个更加根本、也更加贴近实际生活的问题:我们与人相处的时候,怎样判断某个人更有可能怎样行动,怎样与人交往,怎样处理自己和他人的利益冲突。
很多时候,我们似乎更喜欢追问「是什么」,而未来视角并不直接关心「是什么」,而是从今后要「怎么办」反过来判断我们需要怎样的信息。比如神经科学的研究发现,有人会因为大脑长了肿瘤而变得凶恶残暴,这和我们传统上理解的恶人是不一样的,那么这样的人到底是不是恶人?如果他接受手术切除了肿瘤,从一个凶残的人恢复成为一个普通人,是不是又变成了善人?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也各自能说出一定的道理。但是,如果从「怎样与这个特殊的个体相处」的角度来思考,需要了解的信息就是「这个特殊的个体在未来更有可能会怎样行动」,这是我们实际上会遭遇的问题,而不是他到底算是个善人还是恶人,这更多只是语言使用上的问题。关于未来怎样行动的信息才是重点,至于怎样给这个特殊的个体归类、分配一个名字,那是次要的问题,很多时候可以求同存异、各自表述,也可以回避不予讨论。
评价伪善的重点在行为表现
现在我们再来看那段讨论善和伪善的对白,我们的关注焦点就不再是善和伪善各自有怎样的评判标准,而是直接去看青年和他的复制人在「未来会怎样行动」这方面有没有区别。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青年和复制人做好事的逻辑,或者说他们选择这样行动的原因和理由。青年做好事的心路历程是:看到别人痛苦,自己就会全身剧痛;为了解除自己的痛苦,就会去帮助那些痛苦的人。而复制人是:看到别人痛苦,就会伸出援手;并没有「自己痛苦」和「为了解除自己的痛苦」这些环节。
复制人缺失的这个环节重要吗?从设定上来说,「自己有没有感到痛苦」对「复制人未来更有可能怎样行动」没有任何影响,复制人会和青年一样做好事是由上帝这个神秘的原因保证的。只要我们接受这个设定,就不会有任何场景会让青年和复制人做出不同的行为选择。如果是这样,那我们对青年和复制人在未来更有可能怎样行动的判断就应该完全一致。于是,在他们之间区分善和伪善就没有实际意义。
至于为什么没有实际意义,我们可以回想一下自己一般在什么时候会区分善和伪善。我在这里举两个我认为比较典型的例子。一个是传统意义上表里不一的伪君子。典型的伪君子就是平时对外维持一副正人君子的形象,背地里却在谋划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他们有可能平时就会使坏,但行事比较隐蔽,没什么人知道。也可能很长一段时间刻意维持了良好形象,背地里也没做坏事,但这些都只是他们实现某个隐秘目的的手段,在时机成熟之后伪君子就不再伪装自己,就会公开展现出另一副形象。我们可以看到,伪君子总是会做坏事,而不只是动机不纯。宫斗剧里工于心计的女性和伪君子的表现也大致相似。
除了形容伪君子之外,伪善这个词还经常用来批判一些人口头上宣扬一种比较高的道德标准,但其实自己并没有真正践行那套标准,只是说一套做一套。比如一个人在各种公开场合呼吁大家省下买奢侈品的钱,捐赠给贫困山区的孩子,但实际上他自己却过着奢华的生活,也没有像他说的那样去捐款。包括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能发现不少人一谈到道德问题都是高标准、严要求,但自己真正做事的时候却并不把那些道德标准当回事。虽然这样的伪善和传统意义上的伪君子不同,但我们可以看到,这两种伪善都表现在了行为上。伪君子是做坏事,后一种伪善虽然未必谈得上做了坏事,但它实际做的事和它宣扬的道德标准之间会有比较明显的落差。
日常语言中的使用习惯和我们之前的抽象分析是可以吻合的。我们的确可以用伪善这个词来分辨一个人未来更可能会怎样行动。关键是行动,是要有和「善」不一样的行为表现,才适合被称为「伪善」。是行为上不一样,而不仅仅是动机不同。而在青年和复制人之间并没有不一样的行为表现,所以我认为用善和伪善来区分他们并不合适。
只有表现不同才值得区分
在这里我想强调一种效果论的思路:如果两个事物值得区分,那应该可以想象它们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或效果。即使这种表现和效果不一定实际发生,那至少也应该有可能发生。如果根本不可能出现不同的表现和效果,那么在我们能够观察、能够验证、能够感受得到的范围内说这两个事物有什么不同就很奇怪了。而至于我们不能观察、不能验证、永远也感受不到的部分,这样的不同对我们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这种效果论的思路会贯穿我们的整个讨论。
结语
回顾一下这期节目。我们听了「重启咲良田」动画里面一段讨论善与伪善的对话。我认为,怎样区分善与伪善,不是一个概念辨析的问题,我们首先应该思考的是,我们的分析和讨论会怎样影响我们未来的生活。我认为区分善恶好坏的实际用途就是为我们的人际交往提供参考,让我们知道谁值得信任、谁值得警惕。于是,什么是善这个抽象的概念分析就转换成了一个更加贴近实际生活的问题:我们与人相处的时候,怎样判断另一个人更有可能怎样行动?这和「伪善」这个词的日常用法也是吻合的。被指责为伪善的人,可能是像伪君子一样会做坏事,也可能是自己说的话和实际做的事之间有道德标准上的落差,总之行为表现上和善人不同。但青年和复制人之间,因为上帝这个神秘原因做保证,他们并不会有不一样的行为表现,所以我们对他们如何行动的判断就应该保持一致,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理由用善和伪善来区分他们。
我们第一期节目就先聊到这里,但关于这段对话的讨论还没有结束。我们回想一下男生的观点,他认为青年为了解除自身的痛苦而帮助别人动机不纯,所以不是真正的善,女生则说这样的想法是道德洁癖。动机是否单纯重要吗?人们都会因为怎样的原因做好事?有没有必要区分不同的行为动机?下一期节目我们继续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