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四月,不记得在哪儿看到有人推荐《浪漫主义的根源》(Isaiah Berlin. 1965. The Roots of Romanticism)这本书,我很快就找来读完了。读完顺便在 Evernote 里面写了几段笔记。前几天又偶然想起这本书,却不记得这本书到底写了些什么。于是我翻出了当时的笔记,发现伯林的判断还挺有意思的。顺便看了一下豆瓣读书的不少书评好像都没有把关注点放在这里,大家似乎更关心伯林各种旁征博引的细节。
–
从古希腊到 1750 年左右,西方思想的古老传统就是苏格拉底的「知识即美德」,人们都相信世界和事物有各自的本质,虽然大家看法不一,但都承认有绝对真理,我们必须追求并服从这个真理。(古典主义)
浪漫主义的主张是,我们不是去发现绝对真理,而是创造自身的价值,创造艺术的价值,强调自身意志可以从无到有创造新事物。此外,世界上并不存在事物的固定结构,人们可以随意塑造事物。因此浪漫主义既可能是激进的也可能是反动的,激进和反动都是反对现状,都试图打破现有事物的固定本质(当时的各种清规戒律、繁琐礼节的「秩序」)。
浪漫主义认为曾经盛行的过度理性和极端科学主义并不能解释人类生活的全部,浪漫主义破坏了世俗常识,打破了平静的生活,但同时也让人明白如何应对不同的观点、不同的审美、不同的人,让人们学会了容忍、妥协和相互理解。因此浪漫主义的结局是宽容,是自由主义,尽管这并不是浪漫主义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