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如何区分马哲书为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划分的几种具体形态?

这是一篇我以前写在知乎的答案,问题是其他知友提的,他在问题补充说明里说:「具体形态指的是朴素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最好举例说明」。
原答案已于 2018 年 5 月 30 日被知乎管理员以政治敏感为由删除,以下文字取自 2018 年 4 月 19 日的 Google Cache。
这篇答案最后编辑于 2013 年 6 月 9 日,首次回答时间应该在 2012 年左右。

我非常反感这样的区分。不过我觉得这道题还是值得回答,除了应付考试之外也可以就此澄清很多事情。不过我现在还不一定能把这些问题说得很清楚。我正经历一个从整体反感、懒得去说到尝试去具体分析、努力把自己反感的原因具体写出来的过程。

这个区分是恩格斯以降的马克思主义者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做的(我没见过马克思本人做过这样的区分,如果谁读到过请告诉我,非常感谢)。关于这个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我之前有过一个回答可以参考:为什么教材里的马克思主义令人反感?到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首先是从思维与存在的第一性来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个划分就有很大的问题,稍后再细说。区分了唯物唯心之后,现在的教科书里又写了:

  • 唯物主义包括「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又称「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三种基本的历史形态
  • 唯心主义包括「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式

现在我从教材和一些辅导资料来举例说明他们是怎么界定这些不同的唯物唯心的。

1.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先贴一段原话,来自高教和人民出版社 2009 年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本书是最新的官方哲学教科书。

  • 古代唯物主义哲学是朴素的唯物主义。它的主要特征是以自然原因去解释自然现象,肯定世界的物质本原性和统一性。它的主要缺陷是把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看作世界的物质本原和统一的物质基础。古代唯物主义具有明显的「猜测」的性质。(第 9 页)

我先说应付考试吧。首先时间是「古代」,然后它找到的世界存在或生成的基础是「某种物质」,如果是某种「具体的」物质就更典型了。

  • 西方哲学史能追溯到的第一人泰勒斯(Thales)说「水是万物的本原」。
  • 元素说:中国古代的水火木金土五元素说、西方的四元素说。

这两个就是明显的「具体」物质。但有一些不那么具体的也仍然被认为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所以我觉得古代这个时间标准也很重要。

  • 荀子:「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 王充:「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
  • 古希腊德谟克利特(Democritus)的「原子论」:「世界的本原是原子与虚空。」

这三句其实是不符合教材描述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阴阳是具体的物质吗?我认为就算在古代阴阳也已经成了一对抽象的概念,就好像今天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说的「矛盾」一样,虽然字面也许可以理解为具体的物质,但含义早就不是具体的物质了。(我最近在想这里的「阴阳接」是不是指白天与黑夜相接的意思,但是就我查词典来看并没有这个义项,并且即便如此这句话跟唯物主义也关系不大。)「形」是什么物质?它只是泛指有形体的东西吧。德谟克利特所说的原子是一个人为设定的概念,指不可再分的东西,并不能直接理解为现代物理的原子(这么理解就把源流弄反了)。这三个概念都不是具体物质。所以教科书一方面说「它(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是把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看作世界的物质本原和统一的物质基础」,一方面出的一些题目又将「阴阳」「形神」「原子」这些抽象概念也划归到古代朴素唯物主义里面去。如果你非要说阴阳是具体物质,那你的矛盾怎么就不是具体物质呢?同样是引申义嘛。所以我说「古代」这个标准比「具体的物质形态」标准更重要。

现在我来说一下为什么把这些划到一起说它们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是令人讨厌的。

比如泰勒斯的「水是万物的本原」。你就看到泰勒斯说「水」了,你怎么没看到泰勒斯说过万物充满了神灵、水是神灵类似这些意思的话呢?你怎么不管亚里士多德在《论灵魂》里说泰勒斯曾说磁石有灵魂,因为它吸动了铁呢?有了这些话你是不是又要说泰勒斯是唯心主义呢?泰勒斯这种只留下残缺记载的哲学家都能被定性,一句话抽出来就能断定是唯心主义还是唯物主义,对这样武断的结论是不是只能笑笑……

从泰勒斯开始的这几个古希腊哲学家的确都在讨论世界本原的问题,并且各自提出了自己找到的世界本原。他的学生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er)说的本原是 apeiron(可以音译为阿派朗,或者意译为无定、无限之类的意思)。阿那克西曼德的学生阿那克西美尼(Anaximenes)则提出了本原说。大约同时的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则提出了本原说。我觉得那些出题的、写教科书的人大概也就只了解到这一步。至于这些哲学家到底怎么分析的,他们为什么选择这个而不是那个作为世界的本原,为什么他的老师说世界本原是水、而他却说世界本原是无定、他的学生又说是气,他们所说的世界本原和我们今天的人理解的世界本原到底有什么区别、他们讨论这个问题是出于什么原因和目的…… 这些问题都被无视了。要想对这一段哲学史有所了解最起码得看几十页哲学史书吧,而看了这几十页书之后最重要的并不是记住这些哲学家都找到了什么世界本原,更重要的是去看这些古代人是怎么思考问题的。思考过程、论证过程比结果重要。

给他们扣个「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帽子有什么用?对他们来说是有用的。这帮写教科书的人认为唯物主义是一个发展过程,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发展到近代机械唯物主义再发展到辩证唯物主义(也就是他们所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他总认为自己站在历史的最高点,从前的历史就是一部向着今天、为着今天一路发展过来的历史。用自己的需要来叙述和改造历史,也就是意识形态布道中常用的「辉格史观」(Whig Historiography)。具体的史料不是第一位的,放在第一位的是根据我的需要设定好的框架,史料只需要断章取义地放进框架里就可以了。

2.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还是先贴教材原文:

  • 近代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的第二种历史形态。它以近代科学对自然现象的实证研究为基础,以新的实证知识和科学方法论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摆脱了古代唯物主义的素朴性;近代的唯物主义自觉地提出和探讨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主要研究了认识内容的来源等问题,确认了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可知论原则;在对人的哲学思考中,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批判宗教神学和黑格尔的思辨哲学的过程中,提出人的「感性存在」是思维和存在统一的基础,创立了人本学唯物主义。近代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在于:一是把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和过程最终归结为机械运动,用力学规律加以解释;二是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三是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即自然观的唯物主义而历史观的唯心主义。(第 9-10 页)

(未完待续。真成坑了,之前说 2013 春节前写完的,结果拖到现在没动,再拖拖…… 我还是想补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