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为什么很多国人认为哲学没有意义?

下文原为 唐逍 在知乎问题 哲学是否有意义?哲学家对社会的贡献在哪里? 的答案:
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880830/answer/13237760

离第一次回答这个问题已经过去两年半的时间,我重新修订了一下这个答案。

首先引用一下提问者的补充说明,这是我当时回答时为什么要从高校哲学建制说起的原因:

研究哲学的人那么多,我指的是各高校哲学系的学生和教授,他们对社会会有什么贡献?社会是否需要哲学家的存在?

一、国内大学哲学系其实主要不是在研究哲学,而是研究哲学史。

展开来说,哲学系的同学都知道哲学被分成了三大块: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简称中西马;除此之外还有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科学技术哲学,加起来总共是 8 个二级学科。本科阶段一般不分二级学科,可以都涉猎一点。从硕士研究生开始就必须选择一个二级学科,而研究的内容也会越来越专一、狭窄。

并且,无论是哲学系学生还是高校哲学教师,他们主要还是在做哲学史研究,而不是自己独立研究某个哲学问题。撇开中国哲学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谈,其他绝大多数专业做的更多的事情其实是「西学东渐」,把国外的哲学思想介绍到国内,然后研究国外的哲学家,而不是做自己的研究。

二、研究哲学史和研究哲学是两件足够不同的事情。

文本研究、理清关系、重新阐释历史上别人的哲学,并不是直接思考哲学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明白,真正进入哲学思考不是去学别人的哲学,而是自己独立思考。对于学者来说应该清楚,哲学史研究和哲学研究是两件足够不同的工作,这并不是说有高下之分,而是说必须搞清楚一点,哲学史研究是不能替代哲学研究本身的。

三、我认为哲学最重要的问题不是知识和真理,而是思考和思考的方式;思考和思维方式是每个人都绕不开的。

哲学家之所以成为哲学家,并不是因为他们找到了真理,而是因为他们提出了一套不一样的思维方式。而其中不少哲学家的思维方式对后来的哲学家、对其他的学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很多也间接影响到了普通人思考问题的方式,只不过大家不知道罢了。

拿当下的例子来说,尽管我认为从苏联来的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科书并不是真正的哲学(参见 为什么教材里的马克思主义令某些人反感?到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但我说他不是真正的哲学主要是说他没有分析和论证,实际上它讨论的问题确实在哲学的范围内。而接受这种哲学教育的人尽管很反感教材里的各种说法,但实际上很多关键的概念和思维方式都被人们吸收了,我会经常听到别人说唯物、唯心、主观、客观,甚至形而上学、辩证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等,这些术语和思维方式在很多人那里都有很深的影响,尽管是非常坏的影响……

一个人怎样思考,这是怎么也绕不开的。而哲学正是关于怎样思考的一个学科。有很多哲学问题并不是只有哲学家才去关心,每个人在日常判断、说话的时候都会不知不觉地涉及到,只不过大家往往草草了事没有去深想,哲学思考则在专门讨论这些问题。

四、今天的中国并没有一脉相承的哲学传统,所以大多数人对哲学很陌生是很自然的事。

为什么这样一个绕不开的学科在很多人那里非常陌生。我认为今天的中国并没有一脉相承的哲学传统。从历史上说,中国传统文化中并没有独立的哲学领域。哲学是一个外来的概念,是个「日制汉语」,是明治维新时候的日本学者对 philosophy 的翻译,中国传统文化中根本找不到对应的学科和概念。

前面说到的中、西、马的确是今天中国的三大哲学传统,但这三个传统主要都是这几十年来才有的事情。

中国哲学是大约一百年前开始,中国学者面对西方的哲学从中国传统典籍中整理出来的一些和西方哲学多少有些类似中国传统思想。

西方哲学的引介和研究甚至可以说是从 1978 年以后才开始的,之前只不过是零星有一些留学回国的哲学博士。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官方意识形态一开始是直接照搬苏联教科书的产物,最近二十年有了自主地对马恩原文的文本研究,有了对近一百年来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对一些社会批判理论、激进思潮的研究,当然还少不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领域。

而另外五个二级学科,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科学技术哲学,其实都可看作西方哲学的一部分(伦理学除了西方伦理学倒是可能会大量涉及中国传统思想以及当下意识形态的内容,美学的情况则不太清楚)。

所以我们会看到,中国哲学在努力研究中国古代曾经有过怎样的哲学,其他学科主要在研究西方的哲学。今天的中国一没有一脉相承的哲学传统,二没有自己的当代哲学。在两者都没有的情况,用什么去让很多人感受到哲学的意义呢?所以,撇开中国未来的希望来说,谈哲学的意义也只能从西方哲学对西方人的意义谈起。

五、西方历史中的哲学曾经是一个统称,其他学科逐渐从哲学中分离出去,我认为哲学就是剩下的一块开放的思维领域,这个领域有着特别的意义。

从西方的历史来说,最初他们也没有学科分界,古希腊那群思考问题的人都是 philosopher,字面意思就是爱智慧的人。在那个时候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大家都用自己的方式对这个世界做出探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论证。哲学是一个统称。即使在牛顿的时代,物理学也仍然叫自然哲学。当某个具体学科有了自己特定的领域、特定的研究方法、特定的体系结构之后就从哲学里分离出来,不再成为哲学的一部分(比如牛顿以后的物理学)。拿自然科学来说,他们有基本固定的研究方式(观察实验、假设验证……),也有相对确定的研究领域,每个具体的学科也有了基本的框架。能够自成体系的学科就不再属于哲学。

如果列出西方历史上的大哲学家:古代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中世纪的奥古斯丁、阿奎那;近代以来的笛卡尔、莱布尼茨、洛克、休谟、卢梭、康德、黑格尔、边沁、密尔、尼采(名单略有个人倾向但应该并不强烈)……我想并不需要具体展开也没什么人会质疑他们产生的影响。

但是,今天的、近一百多年来的哲学作为这样一个分剩下来的领域到底有怎样的意义,就没有之前的哲学那样明显。哲学家自身也感受得到危机,不同的哲学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回答。在这里我只说我自己的看法。

我认为哲学永远是一个更开放的领域,没有固定的思维方式、没有固定的研究方法、甚至没有固定的研究领域。在这里可以讨论那些没有被其他学科划归进去的问题,可以用全新的、各种各样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世界,而新的视角就可能有新的发现、提出新的可能性,并且这些各式各样的思维方式会让人更开放、更包容、不固执己见、更容易相互理解。这对现代社会中生活的人应该是很重要、很有用的。

我在《另一种哲学》的后记里写了四件我认为哲学可以做到、至少有可能做到(而其他学科做不到或者至少并不会直接以此为目的)的事:

  • 打破独断,让人们不要对未经考察的事情深信不疑,随时保持开放的态度。
  • 讨论问题讲逻辑、讲道理,注重分析和论证。
  • 懂得怎样讨论价值问题,了解不同的价值取向,而不是本能地反感、排斥与自己不同的价值观。
  • 避免深陷既有的常识和观念,更容易想到新的可能。

当然,要实现这些意义可能还需要很多哲学工作者的努力。哲学有意义,但今天中国的哲学研究做得还远远不够好。


2011 年 10 月第一次回答
2014 年 4 月 25 日大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