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逍
Cover Art: Gracile
如您使用的平台有字数限制,可点击或复制以下网址查看全文文稿。
https://tangsyau.com/podcast/mxrd
欢迎收听「漫谈咲良田」。
第四期关键概念回顾,我们来梳理一下对人性的理解。这是「漫谈咲良田」第一章后三节的主题。简单地说,我们对人性的理解,有一个从抽象到具体、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我们不应该满足于像古代人那样讨论人性善恶,认为人性有一个确定的善恶本原或者属性。如果我们只会简单地区分善人和恶人,就不足以理解和预测其他人的行动,就不能更好地和其他人打交道。
这就好像一个人对于 AI 大语言模型这样的新生事物,只会问它们会不会替代人类的工作,而不去了解和体会更细节、更具体的特质。比如通常来说大语言模型处理信息的速度很快,语言能力很强,但是有时候会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还不太会做数学题。了解这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运用大语言模型。理解人性也是一样,不同的特质在不同的时机会有不同的作用。
我认为理解人性,需要在生物演化的视角下,借助实验心理学的各种发现。今天我们看到的某个人性特质,很可能是在漫长的生物演化过程的某个时期形成的生存优势,包括我们的直觉、情绪反应、思维方式等等。这些不同时期获得竞争优势从而遗传至今的各种特质,不是某个设计者的精妙规划,也不能完美应对我们今天正在面临的各种问题。最简单的例子是,比如我们天性爱吃甜食,在从前食物匮乏的时候能为我们储存更多能量,应对饥饿,但现代社会就会让我们肥胖,引起各种疾病。我们的人性特质就是漫长的演化历史形成的大杂烩,而不是某种可以用善恶简单评价的东西。
如果你觉得生物演化思路下的大杂烩人性论没有那么容易接受,那我们可以不去讨论这些特质的来历,但是一定要从善恶两分或者理性经济人假设那种单一的、抽象的理解,转换到一种更加丰富、具体的人性理解。实验心理学,包括各种文艺作品,都能增加我们对各种具体人性特质的理解。从前我们可能只想到善恶这一个评价指标,现在我们要考虑多种多样的指标。比如一个人的共情能力,并不直接等同于人性善的一面。一个人共情能力强,可能在很多时候会成为帮助别人的动力,但也可能让他偏爱那些跟他接触更多的人,引发一些不公平。比如一个人很在意公平,我们还要注意观察他怎样看待自己占便宜的情形,他的公平意识有没有双标。还比如一个荣誉意识很强的人,会不会以荣誉的名义轻易地伤害他人……我希望通过第一章后三节对不同特质的具体阐述,来丰富大家对人性的理解,改变从前比较抽象单一的人性观点。
最后我们再简单回顾一下道德心理学家 Jonathan Haidt 提出的社会直觉者模型 (social intuitionist model)。按照这个模型,我们很多时候的道德判断都是来自于直觉。这种直觉可能就是一瞬间的情绪反应。有了这个情绪反应,人们才反过来为已经确定的道德判断找理由、找借口。我们需要警惕这种被直觉牵着走的道德判断,我们可以用理性去审视、去克服它。这也是我们讨论道德哲学的意义。我们要了解自己的本能,运用自己的本能。理性分析的能力也是我们的本能,我们不能随意改造自己的本能,但可以借助稳扎稳打的理性思考来补足情绪反应的短板。
这期关键概念回顾我们就聊到这里。如果想要回顾「漫谈咲良田」正篇中讨论人性特质的部分,可以重点看一下 1.3、1.4、1.5 这三期节目的文稿。最近我还看了一本 2022 年出版的新书,书名叫 A Better Ape,讲的是道德观念的生物演化进程,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找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