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很多地方看到说迅雷不能用了之类的事,迅雷除了前几年的极速版还算比较良心之外,迅雷 9 真的是做得不知所云,也许这叫深得国产软件流氓大礼包的精髓吧……
在此推荐一款干净清爽且完美支持高分屏的下载软件,Free Download Manager。Windows 和 Mac 都可以用。支持普通 HTTP 下载、BT、磁链,还支持下载 YouTube 等网站的视频。
最近几天很多地方看到说迅雷不能用了之类的事,迅雷除了前几年的极速版还算比较良心之外,迅雷 9 真的是做得不知所云,也许这叫深得国产软件流氓大礼包的精髓吧……
在此推荐一款干净清爽且完美支持高分屏的下载软件,Free Download Manager。Windows 和 Mac 都可以用。支持普通 HTTP 下载、BT、磁链,还支持下载 YouTube 等网站的视频。
最早接触柯林斯(Collins)词典还是通过金山词霸的爱词霸在线词典,也是我用得最多的查词网站,我喜欢这部词典的两点:一是释义的顺序,我隐隐觉得它是按照常用度来排序的,不常用的意义根本不列出,我觉得这比列一大堆义项更好;二是他的整句翻译,比如查 dart,第一个解释是 If a person or animal darts somewhere, they move there suddenly and quickly,我认为这样的整句解释明显比传统词典更实用。
但爱词霸爱弹广告(让你下载自家客户端),查几个词又要点个叉,加上我也想用英英词典,就尝试过 Dictionary by Merriam-Webster, Oxford Living Dictionaries, Oxford Learner’s Dictionaries,这些都是很好的词典,义项也全,但总觉得查起来效率低,并没有成为我的主力词典。
于是最近我还是回到了 Collins 的怀抱。
https://www.collinsdictionary.com
我没有像日语词典那样用本地词典(旧文:本地日语词典 EBWin4)是因为 Collins 这个网站还挺快的,不像那几个日文词典网站查词要等很久,在网速有保证的情况下,其实我是更喜欢在线词典的。
–
COBUILD, an acronym for Collins Birmingham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Language Database, is a British research facility set up at the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 in 1980 and funded by Collins publishers.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OBUILD
The history of COBUILD
https://www.collinsdictionary.com/cobuild/
–
2018.11.14 更新
最近主力词典换成了 Cambridge Dictionary,但在多义词或少数情况还是会查一下 Collins。
正如 2011 年我在介绍 Dropbox 的博文里写的那样,促使我关注数据备份的直接原因是当时对面女生宿舍被偷了一大票笔记本,之后我就开始了解网络同步服务——并且主要以备份为目的,同步反而用得不多。到现在我同时用着 Dropbox, Google Drive 和 OneDrive 三个同步服务同时用着 Dropbox 和 OneDrive(都是付费用户,曾经也是坚果云的付费用户),各司其职。
现在我并不担心电脑被偷,相比之下更担心硬盘突然有天坏掉。硬盘如果彻底坏掉,换新硬盘固然可以从同步服务里下载回我绝大多数个人数据,但一方面下载速度堪忧,一方面还有很多没有放进同步服务里的大文件、杂文件。于是我思来想去还是做一个本地的备份吧。
PS: 如果上传、下载带宽足够优秀的话,也是可以选择全盘备份的网络服务的,比如 BackBlaze。
我暂时的本地备份方案是这样:
虽然 MacType 已经很大程度上改善了 Windows 糟糕的字体渲染,但普通台式机显示器还是无法满足那种细腻字体的需求,毕竟平时手机和 Macbook 已经都是很细腻的文字。我其实想换 4K 高分屏已经很久了,但是担心很多软件都不支持,效果反而没有原来好。
一般犹豫了大半年之后,就会在某天突然冲动就下手了。一周前买了 Dell P2415Q,觉得效果还是很惊艳的。这里记录一下上 4K 显示器的感受。
首先,要追求细腻的文字效果,不是光上 4K 屏就可以,重点是显示器的像素密度,大概在 200 ppi(pixels per inch,像素每英寸)左右会比较理想。4K 屏幕大概就是 24 英寸这个尺寸比较好,ppi 183.58。
这里可以计算 PPI: http://isthisretina.com
–
以下写一下用上 4K 显示器后的好与不好,总的来说我觉得是很惊艳的,虽然有不少瑕疵但瑕不掩瑜,并且以后软件的支持会越来越好。
Aegisub 的 ae 发作 /iː/
很久没写博了,这次写这个主要是记录一下,免得自己下次忘记。我的这些初始设置都是个人偏好,我会解释每一个设置的意义,可以让和我有同样偏好的朋友找到更改设置的位置。
首先在 Aegisub 官网(www.aegisub.org)下载软件,我这次下的是 Portable Version,版本号 3.0.4。
打开主程序,设置菜单在 View – Options,但是打开了这个对话框又叫 Preferences……先把这里的一些选项卡说说吧。
这里面的选项很清楚,有一个地方根据个人习惯可以改一下。Automatically load linked files,也就是打开字幕文件的时候是否自动载入与字幕关联的视频或音频文件,默认是 ask,询问你是否打开,如果你电脑速度还行,打开关联文件速度很快,或者反正你也要手动打开,那这里可以把 ask 改成 always。
这一页我会把 Show inactive lines 从默认的 Show previous 改成 Previous and next。这样在做某一句的时候就能同时看到前一句和后一句时间轴位置,如下图。下图可以看到三句时间,两边的灰色框是前后句,中间的左红右蓝框是当前句。就我自己的工作来说觉得这样比较方便。
另外,Keyframes in dialogue mode 的勾我会去掉,这样像上图中间那样紫色的线就会消失,我自己的字幕工作不需要看到这个关键帧线条,有它反而觉得很碍眼。
这里我会把 Automatically open audio when opening video 勾上,这样在打开视频文件的时候会自动开音频部分,如果不勾会询问你,我自己的情况是肯定会开音频的,光有视频做个啥啊……
Default Zoom 看自己显示器状况改成一个合适的数值,特别是重复做相同尺寸的视频时可以避免每次自己手动调。我自己是 75%。
Interface 里面我没有什么要改的,Backup 可以看看备份文件的位置,如果出了什么问题可以去找回来。后面的选项卡我一般也保持默认设置。
除了 View – Options 这里的设置之外,我还会把 Audio 菜单下的 Display 设置由 Spectrum Display 改为 Waveform Display,我还是更习惯后者,好像旧版本默认的是后者(?),我也记不清楚了。
然后就是样式管理器,Style Manager。可以在 Subtitle 菜单找到,也可以直接点工具栏上的按钮。
打开后选 Import from script… 可以从以前的字体文件里载入样式,再选择长期用的样式 <- Copy to storage 存到软件设置里,以后做新字幕就可以直接 Copy to current script -> 了。
暂时就想到这些改动。
这大概是全球最好的同步服务,也是一个曾经被墙的服务,现在似乎已经解封了。即使不用 https ,直接在地址栏输入 dropbox.com 也是可以访问的,所以或许大家可以比较安心的使用这个服务,虽然再次被墙的可能性还是有的。
上图为 Dropbox 的 logo,直接链接自 Dropbox。
如果能看见就说明你可以访问 Dropbox ,看不见估计就是又被墙了。
我最开始寻求这样的备份或同步服务是因为对面女生宿舍一个晚上掉了十多台电脑,于是我觉得有些重要的数据还是要放在云端的好,即使笔记本、移动硬盘、U盘什么的都掉了,还能够在服务器上找回来。这是第一个需求:备份文件,防止机器被盗、文件误删等等。
其实我对同步的需求很少,因为并没有在两个地方、两台电脑工作。但是我妈就不一样,她在单位上做一些电子表格,然后用U盘拷回家,在家里继续工作、修改之后又拷到单位上去,这样就出现了同步的需求。Dropbox 这样的服务就可以实现自动同步,不需要人为地用U盘拷来拷去。所以第二个需求是:在不同地方、不同电脑之间同步文件,省去人工拷贝,一切由软件自动完成。
既然 Dropbox 可以备份文件、在不同电脑之间同步文件,那么备份和同步的这些文件就一定会储存在云端、也就是服务器上,更重要的是在云端保存的文件会记录每一次修改,也就是保存每一个「历史版本」。比如今天下午我创建了一个文档,保存了,自动上传到了服务器上,这是第一个版本。晚上我打开这个文档修改了一下,保存,第二个版本又上传了。在我的本地电脑来说,第二个版本覆盖了第一个版本,如果没有使用另外的名字保存,第一个版本就找不回来了。但是服务器上却保留了这两个文件,你可以在历史版本(previous versions)中查看它们。Dropbox 可以保存无限多个历史版本(我最多历史版本的文件已经存到了近60个,并且没有看到任何网友发现了 Dropbox 历史版本的数量限制)。不仅如此,即使你在本地把某个文件删除了,Dropbox 服务器上仍然保留着这份文件。这就是第三个需求:留下每一个历史版本,轻松回到以前的版本,也不用再担心误删。
2011.5.2 更新:
之前我的理解有误。我以为 Dropbox 会保留每一个历史版本并且没有数量限制,永久不会删除。但今天才知道没有数量限制是真,但并不会永久保留,而只是保存30天以内的历史版本和已删除文件,30天以外的版本和已删除文件就会删除。当然这对于恢复文件来说时间肯定是足够了,没人会想回到一个月前的历史版本吧……但是对于存档来说可能还是不能满足一些人的要求。如果你希望永久存档,保存每一个历史版本,需要升级到 Dropbox Pro 付费账号,然后设置开通 Pack-Rat account extra 。官方的说明在此:http://www.dropbox.com/help/115。
历史版本的功能是非常有用的,任何一份并非一次性完成的文档,有了历史版本的功能就会显得保险得多,你不会担心一个误操作删掉很多内容然后还悲剧的覆盖了之前的文档保存了,也不用担心做了一些修改之后又想回到原来的版本……如果你从前就有把每一次的版本用不同的文件名保存的习惯,那么有了 Dropbox 你可以不必再这样做了,只要直接保存,Dropbox 会自动为你保留之前上传过的版本。(我还利用这个保存输入法词库文件、Chromium 收藏夹导出文件等等。)
下面我就简单介绍一下 Dropbox 是怎样工作的,这次我就不讲具体的操作层面的东西了,只是说一下它怎么运作的,一步一步介绍操作没什么意思。
首先你需要在 Dropbox 注册一个账号,直接去 Dropbox 注册会有 2GB 的免费空间,此外 Dropbox 为了鼓励用户推广这个服务,有一个邀请机制,如果你通过已注册用户的邀请链接注册 Dropbox,比如通过我的邀请链接(http://db.tt/M4kd3eX)注册,那么你和我都会获得额外 250MB 的空间,也就是你会获得 2GB + 250MB 的初始储存空间。特别注意的是,历史版本和已删除文件虽然也保存在服务器上,却并不占用你的空间。(有人可以邪恶一下……)
接下来是下载 Dropbox 软件。在 Dropbox 首页 就有下载链接,但是也许是因为 Dropbox 还遭受着一些封锁,直接下载好像会失败,那么,可以通过这个链接下载 Dropbox 软件:https://cdn.dropbox.com/Dropbox%201.0.10.exe 。可以放心,这也是官网的下载地址,只不过用了 https 加密安全协议。
下载好之后安装它,初次运行应该会让你输入账号和密码,然后选择 Dropbox 文件夹的本地保存地址(比如存放在 E:Dropbox)。
接下来介绍一下 Dropbox 的备份和同步方式,它是通过一个文件夹来实现的,你把要备份和同步的文件都放到这个 Dropbox 文件夹里来,然后 Dropbox 软件就会自动把它上传到服务器,只要 Dropbox 在运行(默认设置是开机自启的),不需要任何人工干预。如果只是备份就到此为止了。如果还需要在另一台电脑上同步,那么只需要在那台电脑上也安装 Dropbox,输入自己的账号密码,选择 Dropbox 的本地存放地址,Dropbox 软件就会自动把你的文件下载到这第二台电脑上来。这是一个一劳永逸的设置,只需要第一次设置一下,以后就不用管了。
Dropbox 运行的时候会在系统右下角显示一个托盘图标,图标的形状就是那个蓝色的打开的盒子(见这篇文章开头那张图片)。这个图标的右下角有绿色背景小勾时说明上传下载都已完成,如果是蓝色背景的双箭头就表示正在传输数据、正在同步。右键单击这个图标可以在弹出菜单里看到现在的状态,也可以进行一些设置(比如在这台电脑只同步某一些子文件夹而不是全部,比如上传下载速度的限制等等)。当然,最常用的命令还是这个右键菜单里的「Launch Dropbox website」,访问你的 Dropbox 网站。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已经上传到服务器上的你的文件,也正是在这里你才可以查看各个历史版本(在某个文件那一行单击(注意不能单击文件图标和文件名、单击它们就打开文件了,在它们右侧的地方单击即可),选择「Previous version」,如下图)
也正是在这里你才可以查看已删除文件(在文件夹列表的上方找到 Show deleted files 按钮,如下图)
在最上方的点选 Events 页面,还可以查看你从使用 Dropbox 第一天开始的文件添加、编辑记录,非常详尽。
还有一些关于 Dropbox 的内容简单提一下:
分享的功能:用 Dropbox 把某一个文件夹共享给朋友也是很方便、很自动的。
大文件修改后上传并不会重新上传整个文件,Dropbox 会找到你修改的部分,只上传修改的那一小块。(Dropbox 有很多强大的功能只是藏在幕后,并没有把它们拿来向用户炫耀,但是长期使用的用户会感受到很多体贴的地方。)
另外,Dropbox 也是可以在手机上使用的,有 iPhone/iPad, Android, Blackberry 的版本。操作系统方面支持 Windows, Mac 和 Linux 。
虽然 Dropbox 现在还没有中文界面,但如此简单的一款软件,即使是英文界面也不会造成太大的门槛。不过它有一款同类软件 Sugarsync 是有中文版的,但是在使用上有些许区别,功能限制上说,SugarSync 只能保存5个历史版本,不过这也很不错了。
最后,有兴趣去注册 Dropbox的,请使用我的邀请链接 http://db.tt/M4kd3eX 。
TeraCopy – Copy your files faster and easier
官网及下载:http://www.codesector.com/teracopy.php
更新日志:http://blog.codesector.com/category/code-sector-software/teracopy/
什么最不靠谱?我想 Windows 文件拷贝的剩余时间可能会榜上有名。不仅是剩余时间计算的问题,Windows 自带的拷贝功能不可以中断也是个问题。除此之外,数据传输的速度也是可以提升的。而这些功能可以靠第三方软件来实现,这里介绍其中一款,TeraCopy。
我最初使用 Teracopy 是因为自己的外置硬盘某个磁头出现问题,导致拷贝速度极低,当时一度准备花五六百块钱在数据恢复中心做一个镜像来避免丢失数据。(当时还写了一篇「西数1T外置硬盘读写速度突然变慢」介绍用 victoria 检测硬盘问题的博文)看到 TeraCopy 的软件介绍里说它对磁盘读取做了相关优化,抱着希望用它把数据转移出来,最后果然不负期待地实现了数据拷出。我也省了做镜像的昂贵费用。
当然,TeraCopy 不仅是用来救急的。(拷贝 GB 级甚至数十 GB 级别的数据时,TeraCopy 及其同类软件会比 Windows 自带功能可靠得多。)此后我一直用它代替 Windows 的文件拷贝功能。进行软件设置后,还是像原来一样复制粘贴操作,自动用 TeraCopy 来进行,不需要手动打开这个软件,非常方便。
这就是 TeraCopy 的界面。你可以把文件拖到这里(这个窗口默认 总在最前),然后选择目标文件夹,然后选择复制(Copy)还是移动(Move)。如果是一个文件夹或其他有多个文件的情况,点击左下角的 More 之后会显示文件传输的具体进度。
但刚才已经提到,也许让它集成在 Windows 里自动调用才是更方便的使用办法。为此我们需要做一些设置:
More -> Menu -> 「Preferences…」
在 Use TeraCopy as default copy handler 前面打上勾。
而这里的子选项 Only when Scroll Lock is OFF 意思是如果你打开了 Scroll Lock (这就是台式机键盘右上角三盏灯除了小键盘、大小写之外的另一盏最陌生的,如果此前你不知道它,在键盘上找找还是能找到这个键的),那么就不会使用 TeraCopy 来拷贝文件了。
什么时候需要这样做呢?也就是什么时候用 Windows 自带的文件拷贝会更方便呢?据我的经验一是在涉及需要管理员权限的系统文件夹数据是,TeraCopy 似乎会无法工作;还有就是 TeraCopy 虽然擅长拷贝,但移动文件的功能似乎还是 Windows 自带的功能比较快。
在上面那个对话框里的右侧,可以选择语言(Language),里面有中文简体、繁体,但是我这里选择后显示效果是句末有乱码的。
TeraCopy 就介绍到这里吧。
一篇文章介绍了包括 TeraCopy 在内的 Five Best Alternative File Copiers,在此可以看到同类的另外四款文件拷贝软件。
Five Best Alternative File Copiers:
http://lifehacker.com/5280976/five-best-alternative-file-copiers
针对的困扰:
虽然 Photoshop 的图层面板可以显示缩略图,但对某些小元素图层很可能看不清缩略图(如下图),而看不清缩略图如果又没有命名的话,恐怕找起图层来就困难了(可用的方法是按住 Alt 键单击 眼睛 让 Photoshop 单独显示该图层 再点一下恢复原状,但这样一个一个找也挺麻烦的)。
解决的办法:
这两个调整都在图层面板的面板选项(Panel Option)中完成。
具体步骤:
上图就是在设置之前的图层显示状况。这是前段时间做的一份三国杀DIY武将牌,里面会有一些小元素图层,如上图中的 logo, name, Layer 4 copy 三个图层就基本上看不见缩略图是什么,只看得见满是灰白格透明色。
单击图层面板(Layers Panel)右上角的按钮(图片中用橙色圈出),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倒数第三项 Panel Options… 就可以看到以下这个对话框。
三个向日葵图片很明显就是调整缩略图大小的了。
而 Thumbnail Contents 下的选项(因为不方便查中文版的翻译这里就不乱翻译了,用中文版的朋友应该很容易从上面的截图中找到对应的设置),默认的 Entire Document 就是让缩略图显示整个图片,或者说显示这个图层在整个图片文件中的相对位置。而如果选择 Layer Bounds 那么缩略图就只显示这个图层边缘以内的内容,小元素就只显示小元素本身,而不会显示成满屏的灰白格。
很自然地,这两个设置都分别有其利弊,需要我们考虑自己的情况进行取舍:
缩略图大,图片自然是能看清了,但如果图层很多,同时显示的图层就变少了,把滚动条滑上滑下很不方便。
只显示图层本身的内容而不显示相对位置有时候也会困扰,比如有同样内容的几个元素被放在图片的不同地方,如果不显示相对位置,也就不知道谁是谁了。
下面这张截图是我选择 中 缩略图大小、Layer Bounds (只显示图层内容本身)的结果(显示较大的缩略图后,相应地把图层面板拉宽会顺眼一些):
这样设置小元素已经可以看得很清楚了,不必再用 大 缩略图大小。
还值得注意的是:
最后再放一张大缩略图的效果吧。
在做简单的照片调色,或图层不多的合成时,也许大缩略图会给人很舒服的感觉。我最初也是看到 Lynda.com 某个讲师用了大缩略图感到很不错,才找到这个面板设置的。